一、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一)基本特征与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
内蒙古阿尔山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0°14~120°15,北纬47°05~47°11。
阿尔山省(部)级自然保护区批复总面积6862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557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7.3%;缓冲区面积11270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16.4%;实验区面积31774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46.3%。
经勘界,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实际面积67474公顷。
调整后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全部归并到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2、历史沿革
该区域早年属东蒙林务局管辖,阿尔山森工局始建于1946年,1960年划定阿尔山林业局的经营范围,全局共区划为14个林场。1987年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批准建立天池自然保护区,属旗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9月10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省(部)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成立后,阿尔山林业局发布了“阿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内蒙古阿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在此基础上,阿尔山林业局邀请有关生态学、地质学等专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火山熔岩地貌遗迹进行了考察,采集了各类生物标本,2005年编写了《内蒙古阿尔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内蒙古阿尔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北段南缘西龍,属中低山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形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地势逐步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其特点是山高谷深,山峰的绝对高度多在海拔 1500 米以上,最高峰为特尔美峰,海拔高度为 1711.7米,其沟谷底部标高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相对高度为 600~700米,平均坡度为12°左右。
(一)地层:地层自古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发育程度不一。大地构造属大兴安岭隆起中段,东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低山区毗邻。
(二)地貌:从地貌形态看,属大兴安岭西侧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喷发、熔岩壅塞及流水的切割,造成一系列带有镶嵌性质的截头圆锥状火山(天池)、马蹄形熔渣火山锥(特尔美峰南)、熔岩湖和熔岩盆地(石塘林)等奇特的地貌景观。山脊缓和、脊线屈曲,山顶多石质裸露,坡面较为平缓,坡面较短,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
(三)成因:从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强烈的活火山活动,进而形成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运动的结果,基岩有超基性岩、花岗岩和中酸性岩石分布,以花岗岩为主。
2、气候
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大兴安岭山地寒温带湿润森林气候区的南缘,并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一些特征。总的特点是寒冷湿润,冬季漫长。
1 春季:每年4至5月,随太阳高度的变化,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热量逐渐增多,地面增温快,冷暖空气活跃,空气干燥多风,降水少且变率大,降水量30~50毫米,约占年降水量的 10%:蒸发大,蒸发量250~300 毫米,约占年蒸发量的 40~50%。南部和西部地区常出现春旱现象。
2. 夏季:每年6至8月,暖湿空气加强,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由于太平洋季风的直接作用,使自然保护区降水量大而集中,多雷雨天气,雨热同季,降水量 250~300 毫米,占年降水量的 60~70%,易造成山洪暴发,形成洪涝灾害。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阴雨天秋凉感觉十分明显。
3.秋季:每年9至10月,受西北冷空气侵入,太阳辐射减弱,气温迅速下降,出现霜冻,树叶调零,植被枯黄。降水量滅少,但多于春季。9 月中下旬,时有雨夹雪出现,并有大风天气,森林火险逐渐增高。
4. 冬季:每年11 月至翌年3 月,受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寒冷漫长,冰冻和积雪期长达200 天左右,林地最大积雪深达 50厘米。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5.7C,早晨多有冰雾(骨白烟)天气出现,能见度低,到中午10时方逐渐散去。昼短夜长,12 月为全年日照最短的月份。
3、水文
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北段南缘西龍,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大兴安岭的阻挡,受东南海洋性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小,但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暖湿气流可到达本区域,故湿润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 480mm 左右,由于受大兴安岭地形和茂密森林的影响,区域内汇流条件较好,水蚀作用强,河网发达。是额尔古纳河流域哈拉哈河、伊敏河的源头,也是嫩江流域柴河的源头;区域内湖泊众多是本区的一大特点,火山口湖的有天池、地池、驼峰岭天池等;堰塞湖有杜鹃湖、松叶湖、鹿鸣湖、乌苏浪子湖、仙鹤湖等。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草茂密,植被良好,水士流失轻微,河流含沙量甚小,地表水水质优良。除此之外,本区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其特点埋藏浅,易成井,水量大,水质好。
4、土壤
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受气候、地形、水文、母质特点的影响,土壤的地带性结构简单,多数地域的土层浅薄,粗骨性强,本区面积最大的土壤为大兴安岭林区典型的地带性土壤一棕色针叶林土,其次为灰色森林土、草甸土、沼泽土、石质土等。
成土母质多为母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坡积物。由于母岩抗风能力较强,且以物理风化为主,所以土层浅薄。处花岗岩风化后多砂砾外,其余多含角砾和石块。局部地区母质有冰积物,在高阶地上,母质为砂研或粘土沉积物。
5、野生动物资源
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占有优势的兴安落叶松林带为兽类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而且人为干扰较少,因此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经调查确定,阿尔山,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74种,分属于34目,70科。其中哺乳动物43种,鸟类193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5种、鱼类26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
以原麝、驼鹿(Alces cameloide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Gould)、金雕(Aquila chrysaetos L.)、黑嘴松鸡等为代表的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以水獭、棕熊、猞猁、兔狲、鸳鸯、苍鹰等为代表的3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6、 野生植物资源
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统计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 977 种,隶属于 178 科 452 属。其中:高等植物有 127科(占总科数的71.3%)365属(占总科数的 80.8%) 780 种(占总科数的 79.8%);低等植物 51 科(占总科数的 28.7%)87属(占总科数的 19.2%) 197种(占总科数的 20.2%)。
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方面,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Sphagnum squarrosum) 、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 ) 。
(三)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域
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阿尔山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施业区内,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扎兰屯市,大部分区域和主要社区位于阿尔山市境内。
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保护区内无居民居住,保护区所在行政区域根河市总人口32301人,由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翰尔族、苗族、壮族、锡伯族等13个民族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3、土地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67474公顷,全部为国有。
4、交通、通信、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
航空交通:阿尔山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12个支线机场,也是首个县级市机场,在阿尔山周边250公里范围内,由齐齐哈尔、乌兰浩特、满洲里、海拉尔四个机场,构成了阿尔山地区便捷的空中交通网络。阿尔山机场现日常运营北京、呼和浩特两条航线。旅游旺季,还会开通至海拉尔、满洲里、沈阳、杭州等地的航班。
铁路交通:白阿铁路(白城-阿尔山)于1941年11月1日正式运行,铁路全长356公里。列车由吉林白城始发,经停乌兰浩特,直达阿尔山。两伊铁路(伊尔施-伊敏)是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
公路交通:阿尔山公路网络以省道203(旧)线为主干线,统领4条边防公路,构成对外交通系统。S203(旧)省道贯穿全境,境内长187公里(索伦-杜拉尔),北接海拉尔,南连乌兰浩特,进而与111国道(北京-加格达奇)相连。四条边境公路分别是五宝线(五岔沟-宝格达山)44.5公里,零阿线(零点-阿尔山)67公里,伊三线(阿尔山-三角山)27公里,阿满线(阿尔山-满特乌拉)12公里。
(一)基本特征与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
内蒙古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南部阿尔山森工公司,即内蒙古东北部兴安盟的西北部阿尔山市,地理坐标:东经 120°33′16″-120°41′48″,北纬47°10′44″-47°14′40″,规划总面积 4138.91hm2,湿地率 36.37%。四至范围:东至五支沟、六支沟源头与柴河、五岔沟林业局山脊线交界处,南至36林班北界线,西至双桥林场公路,北至9林班与柴河林业局山脊线交界处。
2、历史沿革
2017年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通知开展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2017、2019、2020、2021、2022年度国家湿地公园共收到保护与恢复项目资金1050万元。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阿尔山林业局境内地层自古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发育程度不一。大地构造属大兴安岭隆起中段,东南与柴河林业局、五岔沟林业局低山区毗邻。林业局境内地形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地势逐步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阿尔山林业局境内地质上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属中低山地貌,以中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100m。从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从地貌形态看,境内属大兴安岭西侧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喷发、熔岩壅塞及流水的切割,造成一系列带有镶嵌性质的截头圆锥状火山(天池)、马蹄形熔渣火山锥(摩天岭南)、熔岩湖和熔岩盆地(兴安石塘),形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山脊缓和、脊线屈曲,山顶多石质裸露,坡面较短也较为平缓,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属典型中山山地地貌。
湿地公园地势总东南北面高、西部低,主要地貌为中低山与沟谷平原,中低山海拔多在100m-400m之间。湿地公园内亦有地池与熔岩流沉积形成的熔岩台地分布,湿地公园三支沟、四支沟、五支沟、六支沟河道沿岸分布有大量天然沼泽湿地。
2、气候
湿地公园位于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属于寒温带温润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湿热而短暂,春秋相连,四季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短,一般为100-120天。年平均温度-3.3℃,其中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45℃。年平均降水量452.1mm,主要集中于每年六、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蒸发量1096.3mm。无霜期年均77天,最长103天,最短55天。年日照时数2544.2小时,≥10℃年积温1531.5℃,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风速2.7m/s,年平均大风日数25.7天。
3、水文
哈拉哈河系乌尔逊河的上游,部分河段为中国与蒙古国的界河,属额尔古纳水系,它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摩天岭。上游源头由兴安林场、天池林场、南沟林场3个水系汇集,从松叶湖(达尔滨湖)流出后由东向西,分别有支流苏呼河和尔班河汇入。至伊尔施西南,又有阿尔善河汇入,形成水深1m-1.5m、宽150m的河流。向西北流至署秋西14km处,在中蒙边境与努木尔根河汇合,然后流出国内,经蒙古国内汇入贝尔湖,后折返入中国国境流入呼伦湖,因此人称这条河为“爱国河”。哈拉哈河全长399km,市境内流程长135km,流域面积4118km2,年平均径流量4.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速13.7m3/s。
湿地公园内涵盖了哈拉哈河的三支沟、四支沟、五支沟、六支沟共计四条支流。湿地公园包含了三支沟、四支沟的下游部分,三支沟、四支沟水流均为由南向北,汇入五支沟;湿地公园包括了完整的五支沟与六支沟,此两支沟均由东向西流淌,在湿地公园西北端汇流为一股,后出湿地公园境与西南向流经而来二支沟一起汇入哈拉哈河干流。
4、土壤
阿尔山林业局以暗棕色森林土为主,其次为灰色森林土、黑钙土、草甸土,其土壤性质皆深厚且肥沃。林业局内谷地或洼地多为沼泽土,土壤含水量大,土温低,热量不足。
湿地公园内土壤成土母质为古生代结晶岩中的花岗岩、玄武岩及酸性喷出岩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坡积、冲积和塌积物构成,地带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和暗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以草甸土、沼泽土、黑钙土等为主。
5、野生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所处地区动物区系复杂,古北型比例最大。动物种类多样,根据调查研究,湿地公园内共有脊椎动物75科171属277种,其中,哺乳类共有15科36属54种;鸟类共有39科93属170种;鱼类共有9科24属30种;两栖类共有4科5属7种;爬行类共有3科5属7种;其它类有5科8属9种。
湿地公园珍稀动物较多,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达31种。湿地公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其中哺乳动物5种,分别为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Gulo gulo)、驼鹿(Alces alces)、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鸟类4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金雕(Aquila chrysaetos)、黑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其中哺乳动物9种、鸟类13种。
6、 野生植物资源
阿尔山哈拉哈河湿地公园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南缘,地处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南延最南端。项目区在内蒙古植物区划中属于欧亚针叶林植物区,同时受到欧亚草原植物区和东亚阔叶林植物区的影响和渗透;植物区系主要以泛北区系成分、古北极成分、东亚成分为主。湿地公园内主要植被类型是以兴安落叶松为建群种的寒温带针叶林。
湿地公园内主要森林植物群系有兴安落叶松林群系、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林群系、白桦林群系、山杨林群系,主要灌丛群系有柳叶绣线菊群系、金露梅群系、沼柳群系、柴桦群系等,主要草甸沼泽群系有修氏苔草和灰脉苔草等苔草群系、地榆群系、小叶章群系,主要水生植被分布有线叶眼子菜、慈姑、黑三棱等。
湿地公园植物的种类有 1153 种,隶属 181 科(目)560 属。其中 低等植物 152 种,隶属 106 属 35 科, 高等植 物 1001 种,隶属 145 科 454 属,其中有国家 II 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R.Br.)、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 。
(三)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域
内蒙古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行政区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
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全局现有全民职工 1421 人,离退休职工 4066 人。目前居民主要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回族等 13 个民族组成。
3、土地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4138.91公顷,全部为国有。
4、交通、通信、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
阿尔山森工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与蒙古国交界的边陲之地,地跨兴安盟的阿尔山市,呼伦贝尔盟的扎兰屯市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交通区位非常重要,交通条件非常便捷。
公司施业区内设有阿尔山、伊尔施两个火车站,伊尔施是白——阿线(白城至阿尔山市)终点站。公路交通便利,现有公路538.2km,道路网密度1.1m/hm2。有乌兰浩特——海拉尔、阿尔山——扎兰屯两条主要干道均经过林业局施业区,且与周围绰尔林业局、白狼林业局和柴河林业局相通。
航空方面,现阿尔山机场已经启用,可通航的城市有乌兰浩特、呼和浩特、北京、哈尔滨、杭州、重庆。
湿地公园内现有道路主要为四条一般林场公路:第一条大体沿六支沟河道东西向展开后由公园西北端出境;第二条沿公园最西侧边境南北向延伸,公路境内段最南端为公园最西侧,公路境内段最北端为公园西北端点;第三条由公园最南端南北向沿公园边界延伸至公园最西侧;第四条大体沿公园南侧边境东西向展开。
5、 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2020 年以来,阿尔山森工公司以森林经营和森林管护为主,不 断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年来累计创造总产值 8.25 亿元。仅 2022 年,全年总产值完成 3.65 亿元,比 2021 年的 2.2 亿元增加了 1.53 亿元,同比增加 72%。主要增加项目为:第一产业(森林经 营与管护)产值增加 2,212 万元、林下经济产值增加 8,110 万元,第 二产业(建筑业)产值增加 1,113 万元、第三产业(停伐补助、社会 职能人员经费)产值增加 3,839 万元。
一、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
(一) 基本特征与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南缘西麓、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施业区内,森林公园划分为3个片区,其中,玫瑰峰片区:东经119°36′24″—119°54′39″、北纬47°04′28"—47°22′51",面积31451公顷;飞仙岭片区:东经119°53′33″—120°03′59″、北纬47°04′18"—47°09′02",面积4225公顷;天池片区:东经120°16′04″—120°43′34″、北纬47°15′43"—47°39′,面积67474公顷,总面积103150公顷。2002年,阿尔山林业局利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片区划建阿尔山自然保护区,经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建立阿尔山等11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林护发〔2002〕204号)批准,成为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不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名录当中。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阿尔山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面积67403.03公顷。由于面积重叠关系,目前阿尔山自然保护区与阿尔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
2、历史沿革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2017年2月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以森林、火山、温泉、湖泊、冰雪为主体,集生态观光、生态养生、健康度假、科普科考和冬季运动等功能于一体,吸引力和辐射力强的综合性生态型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自治区倾力打造的旅游第一品牌,也是阿尔山旅游的核心景区。
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中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自治区业绩突出旅游景区”、“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自治区青年文明号”、“自治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森林氧吧”等14项荣誉称号。今年5月10日,被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品牌强度683”、“品牌价值为144.48亿元”全区第一。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属中低山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其特点是山高谷深,山峰的绝对高度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特尔美峰海拔高度超过1700米,其沟谷底部海拔高度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相对高度为500-600米。
属大兴安岭西侧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喷发、熔岩壅塞及水流的切割,照成一系列带有镶嵌性质的截头圆锥状火山(天池)、马蹄形熔渣火山锥(特尔美峰南)、熔岩湖和熔岩盆地(石塘林)等奇特的地貌景观。山脊缓和、脊线屈曲,山顶多石质裸露,坡面较为平缓,坡面较短,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属典型中山山地地貌。
2、气候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寒温带湿润森林气候区的南缘,并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一些特征。总的特点是春秋相连,夏季特征不明显,冬季漫长寒冷,植物生长期短。4-5月春季降水少且变率大,降水量30-50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0%;蒸发量250-300毫米,约占年蒸发量的40-50%。6-8月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降水量250-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9-10月秋季气温迅速下降,出现霜冻,树叶凋零,植被枯黄。降雨量减少,但多余春季。9月中下旬,时有雨夹雪出现,并有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漫长,冰冻和积雪期长达200天左右,林地最大积雪深度达50厘米。极短最低气温在-50度一下,早晨多有冰雾天气出现,能见度地,到中午10时方逐渐散去。
3、水文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分别是哈拉哈河、伊敏河和柴河。其中,哈拉哈河、伊敏河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柴河属嫩江水系。哈拉哈河由兴安、天池、南沟3个林场的溪流汇集成河后,由东向西经金江沟、立新、伊尔施流经蒙古国注入贝尔湖,而后转入呼伦湖,最后流入额尔古纳河。伊敏河发源于伊敏河林场,由南向北经德廷德林场流入海拉尔河,后注入额尔古纳河。柴河发源于柴河林场,经柴河源、柴河林场由西向东流入绰尔河,最后汇入嫩江。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湖泊众多,从高处看去,高位火山口湖像一块块明镜,而火山堰塞湖则像串串珍珠,由它们组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山泽国、边城水乡。主要湖泊有杜鹃湖、天池湖、松鼠湖、鹿鸣湖、仙鹤湖、地池和松叶湖等,其中一些已成为当今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点。
4、土壤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带性土壤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母质上发育而成的棕色针叶林土,非地带性土壤有灰色森林土、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
5、野生动物资源
公园所处地区动物区系复杂,古北型比例最大。动物种类多样,根据调查研究,共有脊椎动物75科171属277种,其中,哺乳类共有 15 科 36 属 54 种;鸟类共有 39 科 93 属 170 种; 鱼类共有9 科 24 属30 种;两栖类共有 4 科 5 属 7 种;爬行类共有 3 科 5 属 7 种;其它类有 5 科 8 属 9 种。
公园内珍稀动物较多,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达 40 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8 种,其中哺乳动物 4 种,分别为紫貂(Martes zibellina )、貂熊(Gulo gulo)、驼鹿(Alces alces )、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 ;鸟类 4 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 (Mergus squamat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金雕(Aquila chrysaetos )、 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 )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2 种,其中哺乳动物 7 种、鸟类 25 种。
6、 野生植物资源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据最新种质资源调查统计,高等植物植物共有 780种,分属于 127 科、365 个属。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且深受东北植物区系的影响,同时有部分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成分渗透。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代表种有兴安落叶松、兴安乌头、黑桦、毛百合、兴安翠雀、柴桦、兴安柴胡、轮叶贝母等。东北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代表植物包括山杨、蒙古栎、东北珍珠梅、轮叶马先蒿、小叶樟、紫花鸢尾等。蒙古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代表植物有主要代表植物有义分琴、细叶蓼、狐尾蓼、旱麦瓶草、芍药、大花翠鸟、棉团铁线莲、草芸香、狭叶柴胡、黄芩、芯巴、长柱沙参等,以上这些植物多为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伴生种,有些种也可见于草原化草甸。华北植物区系 成分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有一些渗入,主要种类有金莲花等。
在丰富的种类中有许多不同用途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主要掌参、赤芍、草乌、党参、桔梗等;食用植物有草莓、越桔、山杏、忍冬、黄花菜、蕨菜以及木耳、蘑菇、猴头等;香精植物有百里香、刺玫、野丁香等;饲用植物有野火球、野豌豆、羊草、冰草等;纤维植物有大叶章、芦苇、根从苔等;鞣料植物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杜鹃等;还有许多可引种的木本和草本花卉和观赏植物等。
(三)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域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阿尔山森工公司施业区内,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和兴安盟阿尔山市,但大部分区域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境内。
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阿尔山森林公园所在行政区域阿尔山市总人口42406人,由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翰尔族、苗族、壮族、锡伯族等13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58人。
3、土地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107348公顷,全部为国有。
4、交通、通信、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
航空交通:阿尔山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12个支线机场,也是首个县级市机场,在阿尔山周边250公里范围内,由齐齐哈尔、乌兰浩特、满洲里、海拉尔四个机场,构成了阿尔山地区便捷的空中交通网络。阿尔山机场现日常运营北京、呼和浩特两条航线。旅游旺季,还会开通至海拉尔、满洲里、沈阳、杭州等地的航班。
铁路交通:白阿铁路(白城-阿尔山)于1941年11月1日正式运行,铁路全长356公里。列车由吉林白城始发,经停乌兰浩特,直达阿尔山。两伊铁路(伊尔施-伊敏)是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
公路交通:阿尔山公路网络以省道203(旧)线为主干线,统领4条边防公路,构成对外交通系统。S203(旧)省道贯穿全境,境内长187公里(索伦-杜拉尔),北接海拉尔,南连乌兰浩特,进而与111国道(北京-加格达奇)相连。四条边境公路分别是五宝线(五岔沟-宝格达山)44.5公里,零阿线(零点-阿尔山)67公里,伊三线(阿尔山-三角山)27公里,阿满线(阿尔山-满特乌拉)12公里。
5、 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2021年,阿尔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6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0.8:17.3:6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90亿元,同比下降5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1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025元、33435元,分别增长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