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
地址:
蒙古东北部兴安盟的西北部阿尔山市
坐标:
东经 120°33′16″-120°41′48″,北纬47°10′44″-47°14′40″
面积:
4138.91公顷
所属行政区: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
详情介绍

(一)基本特征与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

内蒙古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南部阿尔山森工公司,即内蒙古东北部兴安盟的西北部阿尔山市,地理坐标:东经 120°33′16″-120°41′48″,北纬47°10′44″-47°14′40″,规划总面积 4138.91hm2,湿地率 36.37%。四至范围:东至五支沟、六支沟源头与柴河、五岔沟林业局山脊线交界处,南至36林班北界线,西至双桥林场公路,北至9林班与柴河林业局山脊线交界处。

2、历史沿革

2017年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通知开展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2017、2019、2020、2021、2022年度国家湿地公园共收到保护与恢复项目资金1050万元。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阿尔山林业局境内地层自古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发育程度不一。大地构造属大兴安岭隆起中段,东南与柴河林业局、五岔沟林业局低山区毗邻。林业局境内地形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地势逐步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阿尔山林业局境内地质上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属中低山地貌,以中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100m。从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从地貌形态看,境内属大兴安岭西侧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喷发、熔岩壅塞及流水的切割,造成一系列带有镶嵌性质的截头圆锥状火山(天池)、马蹄形熔渣火山锥(摩天岭南)、熔岩湖和熔岩盆地(兴安石塘),形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山脊缓和、脊线屈曲,山顶多石质裸露,坡面较短也较为平缓,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属典型中山山地地貌。

湿地公园地势总东南北面高、西部低,主要地貌为中低山与沟谷平原,中低山海拔多在100m-400m之间。湿地公园内亦有地池与熔岩流沉积形成的熔岩台地分布,湿地公园三支沟、四支沟、五支沟、六支沟河道沿岸分布有大量天然沼泽湿地。

2、气候

湿地公园位于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属于寒温带温润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湿热而短暂,春秋相连,四季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短,一般为100-120天。年平均温度-3.3℃,其中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45℃。年平均降水量452.1mm,主要集中于每年六、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蒸发量1096.3mm。无霜期年均77天,最长103天,最短55天。年日照时数2544.2小时,≥10℃年积温1531.5℃,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风速2.7m/s,年平均大风日数25.7天。

3、水文

哈拉哈河系乌尔逊河的上游,部分河段为中国与蒙古国的界河,属额尔古纳水系,它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摩天岭。上游源头由兴安林场、天池林场、南沟林场3个水系汇集,从松叶湖(达尔滨湖)流出后由东向西,分别有支流苏呼河和尔班河汇入。至伊尔施西南,又有阿尔善河汇入,形成水深1m-1.5m、宽150m的河流。向西北流至署秋西14km处,在中蒙边境与努木尔根河汇合,然后流出国内,经蒙古国内汇入贝尔湖,后折返入中国国境流入呼伦湖,因此人称这条河为“爱国河”。哈拉哈河全长399km,市境内流程长135km,流域面积4118km2,年平均径流量4.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速13.7m3/s。

湿地公园内涵盖了哈拉哈河的三支沟、四支沟、五支沟、六支沟共计四条支流。湿地公园包含了三支沟、四支沟的下游部分,三支沟、四支沟水流均为由南向北,汇入五支沟;湿地公园包括了完整的五支沟与六支沟,此两支沟均由东向西流淌,在湿地公园西北端汇流为一股,后出湿地公园境与西南向流经而来二支沟一起汇入哈拉哈河干流。

4、土壤

阿尔山林业局以暗棕色森林土为主,其次为灰色森林土、黑钙土、草甸土,其土壤性质皆深厚且肥沃。林业局内谷地或洼地多为沼泽土,土壤含水量大,土温低,热量不足。

湿地公园内土壤成土母质为古生代结晶岩中的花岗岩、玄武岩及酸性喷出岩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坡积、冲积和塌积物构成,地带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和暗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以草甸土、沼泽土、黑钙土等为主。

5、野生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所处地区动物区系复杂,古北型比例最大。动物种类多样,根据调查研究,湿地公园内共有脊椎动物75科171属277种,其中,哺乳类共有15科36属54种;鸟类共有39科93属170种;鱼类共有9科24属30种;两栖类共有4科5属7种;爬行类共有3科5属7种;其它类有5科8属9种。

湿地公园珍稀动物较多,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达31种。湿地公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其中哺乳动物5种,分别为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Gulo gulo)、驼鹿(Alces alces)、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鸟类4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金雕(Aquila chrysaetos)、黑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其中哺乳动物9种、鸟类13种。

6、 野生植物资源

阿尔山哈拉哈河湿地公园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南缘,地处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南延最南端。项目区在内蒙古植物区划中属于欧亚针叶林植物区,同时受到欧亚草原植物区和东亚阔叶林植物区的影响和渗透;植物区系主要以泛北区系成分、古北极成分、东亚成分为主。湿地公园内主要植被类型是以兴安落叶松为建群种的寒温带针叶林。

湿地公园内主要森林植物群系有兴安落叶松林群系、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林群系、白桦林群系、山杨林群系,主要灌丛群系有柳叶绣线菊群系、金露梅群系、沼柳群系、柴桦群系等,主要草甸沼泽群系有修氏苔草和灰脉苔草等苔草群系、地榆群系、小叶章群系,主要水生植被分布有线叶眼子菜、慈姑、黑三棱等。

湿地公园植物的种类有 1153 种,隶属 181 科(目)560 属。其中 低等植物 152 种,隶属 106 属 35 科, 高等植 物 1001 种,隶属 145 科 454 属,其中有国家 II 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R.Br.)、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 。

(三)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域

内蒙古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行政区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

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全局现有全民职工 1421 人,离退休职工 4066 人。目前居民主要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回族等 13 个民族组成。

3、土地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4138.91公顷,全部为国有。

4、交通、通信、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

阿尔山森工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与蒙古国交界的边陲之地,地跨兴安盟的阿尔山市,呼伦贝尔盟的扎兰屯市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交通区位非常重要,交通条件非常便捷。

公司施业区内设有阿尔山、伊尔施两个火车站,伊尔施是白——阿线(白城至阿尔山市)终点站。公路交通便利,现有公路538.2km,道路网密度1.1m/hm2。有乌兰浩特——海拉尔、阿尔山——扎兰屯两条主要干道均经过林业局施业区,且与周围绰尔林业局、白狼林业局和柴河林业局相通。

航空方面,现阿尔山机场已经启用,可通航的城市有乌兰浩特、呼和浩特、北京、哈尔滨、杭州、重庆。

湿地公园内现有道路主要为四条一般林场公路:第一条大体沿六支沟河道东西向展开后由公园西北端出境;第二条沿公园最西侧边境南北向延伸,公路境内段最南端为公园最西侧,公路境内段最北端为公园西北端点;第三条由公园最南端南北向沿公园边界延伸至公园最西侧;第四条大体沿公园南侧边境东西向展开。

5、 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2020 年以来,阿尔山森工公司以森林经营和森林管护为主,不 断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年来累计创造总产值 8.25 亿元。仅 2022 年,全年总产值完成 3.65 亿元,比 2021 年的 2.2 亿元增加了 1.53 亿元,同比增加 72%。主要增加项目为:第一产业(森林经 营与管护)产值增加 2,212 万元、林下经济产值增加 8,110 万元,第 二产业(建筑业)产值增加 1,113 万元、第三产业(停伐补助、社会 职能人员经费)产值增加 3,839 万元。


动植物

大天鹅

赤颈鸊鷉

白腰杓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