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
(一) 基本特征与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南缘西麓、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施业区内,森林公园划分为3个片区,其中,玫瑰峰片区:东经119°36′24″—119°54′39″、北纬47°04′28"—47°22′51",面积31451公顷;飞仙岭片区:东经119°53′33″—120°03′59″、北纬47°04′18"—47°09′02",面积4225公顷;天池片区:东经120°16′04″—120°43′34″、北纬47°15′43"—47°39′,面积67474公顷,总面积103150公顷。2002年,阿尔山林业局利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片区划建阿尔山自然保护区,经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建立阿尔山等11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林护发〔2002〕204号)批准,成为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不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名录当中。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阿尔山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面积67403.03公顷。由于面积重叠关系,目前阿尔山自然保护区与阿尔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
2、历史沿革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2017年2月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以森林、火山、温泉、湖泊、冰雪为主体,集生态观光、生态养生、健康度假、科普科考和冬季运动等功能于一体,吸引力和辐射力强的综合性生态型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自治区倾力打造的旅游第一品牌,也是阿尔山旅游的核心景区。
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中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自治区业绩突出旅游景区”、“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自治区青年文明号”、“自治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森林氧吧”等14项荣誉称号。今年5月10日,被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品牌强度683”、“品牌价值为144.48亿元”全区第一。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属中低山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其特点是山高谷深,山峰的绝对高度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特尔美峰海拔高度超过1700米,其沟谷底部海拔高度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相对高度为500-600米。
属大兴安岭西侧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喷发、熔岩壅塞及水流的切割,照成一系列带有镶嵌性质的截头圆锥状火山(天池)、马蹄形熔渣火山锥(特尔美峰南)、熔岩湖和熔岩盆地(石塘林)等奇特的地貌景观。山脊缓和、脊线屈曲,山顶多石质裸露,坡面较为平缓,坡面较短,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属典型中山山地地貌。
2、气候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寒温带湿润森林气候区的南缘,并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一些特征。总的特点是春秋相连,夏季特征不明显,冬季漫长寒冷,植物生长期短。4-5月春季降水少且变率大,降水量30-50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0%;蒸发量250-300毫米,约占年蒸发量的40-50%。6-8月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降水量250-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9-10月秋季气温迅速下降,出现霜冻,树叶凋零,植被枯黄。降雨量减少,但多余春季。9月中下旬,时有雨夹雪出现,并有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漫长,冰冻和积雪期长达200天左右,林地最大积雪深度达50厘米。极短最低气温在-50度一下,早晨多有冰雾天气出现,能见度地,到中午10时方逐渐散去。
3、水文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分别是哈拉哈河、伊敏河和柴河。其中,哈拉哈河、伊敏河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柴河属嫩江水系。哈拉哈河由兴安、天池、南沟3个林场的溪流汇集成河后,由东向西经金江沟、立新、伊尔施流经蒙古国注入贝尔湖,而后转入呼伦湖,最后流入额尔古纳河。伊敏河发源于伊敏河林场,由南向北经德廷德林场流入海拉尔河,后注入额尔古纳河。柴河发源于柴河林场,经柴河源、柴河林场由西向东流入绰尔河,最后汇入嫩江。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湖泊众多,从高处看去,高位火山口湖像一块块明镜,而火山堰塞湖则像串串珍珠,由它们组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山泽国、边城水乡。主要湖泊有杜鹃湖、天池湖、松鼠湖、鹿鸣湖、仙鹤湖、地池和松叶湖等,其中一些已成为当今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点。
4、土壤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带性土壤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母质上发育而成的棕色针叶林土,非地带性土壤有灰色森林土、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
5、野生动物资源
公园所处地区动物区系复杂,古北型比例最大。动物种类多样,根据调查研究,共有脊椎动物75科171属277种,其中,哺乳类共有 15 科 36 属 54 种;鸟类共有 39 科 93 属 170 种; 鱼类共有9 科 24 属30 种;两栖类共有 4 科 5 属 7 种;爬行类共有 3 科 5 属 7 种;其它类有 5 科 8 属 9 种。
公园内珍稀动物较多,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达 40 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8 种,其中哺乳动物 4 种,分别为紫貂(Martes zibellina )、貂熊(Gulo gulo)、驼鹿(Alces alces )、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 ;鸟类 4 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 (Mergus squamat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金雕(Aquila chrysaetos )、 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 )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2 种,其中哺乳动物 7 种、鸟类 25 种。
6、 野生植物资源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据最新种质资源调查统计,高等植物植物共有 780种,分属于 127 科、365 个属。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且深受东北植物区系的影响,同时有部分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成分渗透。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代表种有兴安落叶松、兴安乌头、黑桦、毛百合、兴安翠雀、柴桦、兴安柴胡、轮叶贝母等。东北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代表植物包括山杨、蒙古栎、东北珍珠梅、轮叶马先蒿、小叶樟、紫花鸢尾等。蒙古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代表植物有主要代表植物有义分琴、细叶蓼、狐尾蓼、旱麦瓶草、芍药、大花翠鸟、棉团铁线莲、草芸香、狭叶柴胡、黄芩、芯巴、长柱沙参等,以上这些植物多为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伴生种,有些种也可见于草原化草甸。华北植物区系 成分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有一些渗入,主要种类有金莲花等。
在丰富的种类中有许多不同用途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主要掌参、赤芍、草乌、党参、桔梗等;食用植物有草莓、越桔、山杏、忍冬、黄花菜、蕨菜以及木耳、蘑菇、猴头等;香精植物有百里香、刺玫、野丁香等;饲用植物有野火球、野豌豆、羊草、冰草等;纤维植物有大叶章、芦苇、根从苔等;鞣料植物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杜鹃等;还有许多可引种的木本和草本花卉和观赏植物等。
(三)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域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阿尔山森工公司施业区内,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和兴安盟阿尔山市,但大部分区域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境内。
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阿尔山森林公园所在行政区域阿尔山市总人口42406人,由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翰尔族、苗族、壮族、锡伯族等13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58人。
3、土地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107348公顷,全部为国有。
4、交通、通信、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
航空交通:阿尔山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12个支线机场,也是首个县级市机场,在阿尔山周边250公里范围内,由齐齐哈尔、乌兰浩特、满洲里、海拉尔四个机场,构成了阿尔山地区便捷的空中交通网络。阿尔山机场现日常运营北京、呼和浩特两条航线。旅游旺季,还会开通至海拉尔、满洲里、沈阳、杭州等地的航班。
铁路交通:白阿铁路(白城-阿尔山)于1941年11月1日正式运行,铁路全长356公里。列车由吉林白城始发,经停乌兰浩特,直达阿尔山。两伊铁路(伊尔施-伊敏)是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
公路交通:阿尔山公路网络以省道203(旧)线为主干线,统领4条边防公路,构成对外交通系统。S203(旧)省道贯穿全境,境内长187公里(索伦-杜拉尔),北接海拉尔,南连乌兰浩特,进而与111国道(北京-加格达奇)相连。四条边境公路分别是五宝线(五岔沟-宝格达山)44.5公里,零阿线(零点-阿尔山)67公里,伊三线(阿尔山-三角山)27公里,阿满线(阿尔山-满特乌拉)12公里。
5、 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2021年,阿尔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6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0.8:17.3:6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90亿元,同比下降5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1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025元、33435元,分别增长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