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林业外网门户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创新驱动 “数智林业”跑出加速度——内蒙古森工集团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林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大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内蒙古森工集团围绕服务主责主业,加快“智慧林业、数字森工”建设,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应用,赋能林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构建全面覆盖林区各项职能、业务及数据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感知立体化、业务管理高效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为全面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机械换人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2024年12月26日,森工集团与徐工集团首批定制化机械设备交接仪式现场,随着驾驶员登车实操,8台XE85GF型自动伐木机隆隆作响,机车前进后退、数控属具移动旋转一气呵成。
“以前木材生产时期,我们爬冰卧雪,靠着人拉肩扛开展生产作业,那时就盼着咱林区也能实现机械化,没想到在我退休前真的实现了。”望着眼前的机械设备,根河森工公司好里堡经营管护中心森林经营生产股股长赵桂栋感慨道。
随着首批8台XE85GF型自动伐木机入驻根河森工公司,并在第一时间投入使用,标志着林区森林经营工作开启机械化生产作业新征程。
 为确保机械设备迅速应用到森林经营一线,森工集团超前布局,从2024年12月份开始,徐工集团培训机构分4期在林区开展操作人员培训,每期培训56人,培训时间为10天。

f5f192d2b306ace0022cf49b1e67cae6.jpg

设备演示。刘磊 摄

森工集团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积极破解林区机械化程度低、传统产业“笔写尺量、肩抬人扛”的落后生产方式,与江苏徐工集团共同“定制式”研发符合林区生态修复现代化作业方式的一体化、智能化机械设备,首批价值1.09亿元的设备正式投用,一步跨入机械化时代,实现“产研联姻”“机械换人”,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序,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依托生态修复剩余物、林下过剩腐殖质,积极与新远景集团合作开发新能源项目,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智赋能 解析生态保护新密码
2024年林区春季森林防火期,库都尔森工公司保林检查站工作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管理登记,入山游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通过“内蒙古森工集团”微信公众号进行通行预约,数据便自动汇集到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实现了通行数据的实时查询、精准分析和全面统计,构建起一套高效的“人为火源”管控体系。
阿里河森工公司为17座防火瞭望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云监控”对公司生态功能区实时全覆盖监测,构建视频监控、高山瞭望、人员巡护“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巡护体系。并充分利用公司现有30台无人机对生态功能区内森林资源全方位巡查,及时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等异常情况,巡山护林实现一“屏”了然。
…… ……
6d3dd98df620e99b24f6f9b4cd6f007d.png

森林眼”监测。包文君 摄

2024年,森工集团抓实抓牢森林防灭火任务,不断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灭火体系。入山管理系统、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和监测预警预报应急系统、无人机大显身手的背后,是一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智慧之变。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家、自治区的3.8%和32.01%;森林总蓄积9.41亿立方米,分别占国家、自治区的5.36%和61.62%。经内蒙古生态价值核算试点最新测算,林区森林资源总价值约为1.09万亿元。绿色家底,分毫不容有失。面对如此大体量的森林资源,人工巡护难免力有所不逮,数字化、智慧化是必由之路。

森工集团探索搭建森林资源管理、防灭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监测等平台,同步开展配套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林业治理效能。通过入山管理系统,录入各森工(林业)公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护局、航空护林局等24家单位的358个管护站及1175位管护人员相关信息。外来入山人员只需扫描防火二维码,数据便自动汇集到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截至目前,注册使用用户数量超过14525人次。

持续加强监测技术融合应用,推进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扩大森林防火等前端感知设施覆盖面。新建覆盖高山防火视频监测系统及原有高山防火视频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范围内生态功能区24小时、360度的巡回监控,覆盖率从18.8%提升至32.2%,并实现10公里监测范围内火情的早期预警和定位功能。
视频监控,24小时监测火情、野生动物活动轨迹等;无人机,山高水远一览无余;瞭望塔,瞭望人员全天候值守;林业有害生物遥感监测手段不断应用推广……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为森工集团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这片绿水青山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
数云融合 夯实现代林业发展基石
2024年10月21日,森工集团“智慧林业、数字森工”信息化能力提升服务项目在自治区产权交易平台进行项目招标,最终由中国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基础通信、林业生态感知监测、智慧林业应用、国产化替代与灾备共计四大类28项内容。
12月5日,森工集团与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举行“智慧林业、数字森工”加快发展森工新质生产力联合创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动林区森林防灭火、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调查、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迭代升级,奋力打造集林区所有业务板块于一体的“智慧大脑”。
12月25日,中国电信项目组与森工集团信息中心召开对接会,成立建设项目领导组织机构,并正式入驻森工集团信息中心,共同推动信息化。
2024年,森工集团积极与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合作,大力推进“智慧林业、数字森工”建设,投资近2亿元与中国电信合作信息化能力提升服务项目,全面提升集团基础通信网络覆盖率,完善生态感知监测能力,逐步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在集团落实落地,双方积极探索“无人机+双光谱”相结合的网格化防火预警监测手段,在乌尔旗汉森工公司、牙克石市对无人机机巣及长航时垂起固定翼无人机进行测试。围绕集团各部门实际需求,全面推进集团各项管理、业务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应用,构建经营管理体系。此外,组成调研组,赴国内先进地区学习调研、吸取经验,完成防火预警指挥系统软件架构第一阶段设计。
以“数”为魂,以“云”为形,打造现代林业发展新引擎。森工集团在充分利用原有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建设全域覆盖、纵跨层级、整体协同、安全高效的智慧林业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集团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水平。
积极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开发了森工集团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治理与集成平台,整合了林业基础信息、林业专题、生态保护区等信息资源,实现了空间可视化。依托集团云平台,新建了集团林业外网门户、林业产业服务、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并将原有的森林病虫害检疫、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等多个业务系统迁移到云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云承载”业务应用体系。

5dbf64ca38e5dc38232eac8738108847.jpg

智慧林业云平台。余炜航 摄
倾力打造林业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数据中心云平台作用,为集团各部门、单位提供弹性、可扩展、安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形成“应用上云、数据治理、综合服务”的数据中枢,建设完成12个业务系统,迁移6个系统。部署职工心理健康测评、ERP系统及有赞商品管理、零碳会议系统,实现了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运维、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目前,森工集团协同办公、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旅游发展等12个业务系统已经上线运行,累计录入系统2万余人,共计登录3.6万次,平均每日408人次。推动协同办公系统稳步向二级单位延伸,在集团总部、驻牙林业单位及各森工(林业)公司共计44个单位搭建300余条关键业务流程,其中,包括集团收发文、用印申请、领导外出请假报告、合同审批、会议管理等27条相关流程。
随着各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网上办事”,让林业发展步入信息化时代。同时,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利用,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为森工集团各项工作提供强大数据支持。一个发展更智慧、管理更智能、工作更高效的林区,正向人们走来。(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