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5 来源:森工门户
探索建立区域碳中和机制。森工集团按照孙绍骋书记视察林区指示精神,制定《构建区域碳中和市场建设初步方案》(征求意见稿),建立健全“五大机制”(建立碳中和产品开发、碳中和产品交易、第三方核查、碳中和抵消、碳中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增汇林场和控排工厂的“场对厂”碳中和抵消机制。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通过加强“一库三平台四体系”顶层设计,构建“三统一”运营模式,实施平台销售“四价法”,积极稳妥推进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深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形成《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林业碳汇发展典型案例》作为自治区优选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上报国家发改委。
碳汇项目方法学备案开发求突破。与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赴国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和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等机构,对接推动《天然次生林修复碳汇项目方法学》发布事宜,以进一步拓展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范围,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综合效益。
加大项目开发储备力度。强化林区碳汇资源“三统一”管理模式,对林区19家森工公司可开发碳汇资源情况进行细化完善,进一步夯实碳汇项目开发基础。分批次开发储备国际碳汇项目8个,通过询函、电话咨询等方式与合作方对所有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按照CCER政策变化,梳理碳汇造林项目4个,争取CCER市场开放后实现首批申报。
创新“碳汇+司法”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联合属地政府,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司法+碳汇”新路径,与人民检察院兴安盟分院签订《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认购林草碳汇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首宗认购碳汇产品抵消生态损害赔偿的“以碳代偿”案例;与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林业碳汇协作框架协议,推进“生态司法+碳汇”机制落地。目前,共完成“以碳代偿”案例认购碳汇产品35笔,总交易量4159.98吨,交易额20余万元。
广泛开展对外碳汇业务。协助政府部门开发碳汇产品,成功中标《兴安盟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和碳汇项目开发》项目。
夯实科技基础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完成《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立项工作,正在编写实施方案。《人工林碳汇计量主要测树因子方程的研究》、《俄罗斯大果沙棘固碳能力的研究》、《“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发展研究》三个科研项目已进入项目前期筹备阶段;举办五期林业碳汇管理和岗位技能培训班,对200余名碳汇产业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为巩固提升学习成效,利用先培后考形式,开展林业碳汇岗位技能知识竞赛活动,全面提升碳汇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为即将重启的国家CCER碳汇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碳汇专业人才储备培养,与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林业碳汇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动校企资源整合,建立起共联共建的林业碳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积极打造产业联盟。配合自治区检察机关在大兴安岭林区召开首个“零碳”会议;参加第四届中蒙博览会,获得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大兴安岭“碳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探索跨区域省际碳汇交易合作模式。